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

深河 ---遠藤周作 林永福譯

 電視放著幾個大學生騎腳踏車穿越中國,從最南騎到最北的新聞。

 老媽對其中有女生感到驚訝,我則表現得嗤之以鼻。
 ”好厲害欸,騎了那麼遠!”老媽說。
 ”騎腳踏車有什麼了不起的,穿越中國要上新聞,環台灣一圈也要上新聞;改天我騎到火車站,看有沒有記者要採訪我。”
 ”那不一樣啊,中國很大耶,而且途中一定很辛苦吧。”
 ”那有什麼,只不過是騎了很遠的腳踏車,再怎麼樣,他們只是走了一段很遠的路,交通工具是腳踏車。”
 ”...”
 ”不然我也去騎一下好了,穿越中國。好不好?”
 ”那不一樣啊,你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。”老媽急忙說著。
 ”這就對了啊,難道他們沒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?”
 ”...”
 ”...”
 ”只不過是中國而已,有什麼了不起?之前有個人騎腳踏車繞了地球一圈,花七年,那才了不起!”在一小段空白後我說。
 ”噢,好像是日本人對吧?一對夫婦?”
 ”不是,是一個人自己,叫什麼名字忘記了。”
 
 然後我沉默了,開始回想自己為甚麼對這段新聞如此不屑,甚至憤怒,就如同練習曲很紅的那段日子,還有人不花錢環島上新聞。難道環遊世界就比穿越中國厲害?或者七年的時間比幾個月動人?自己也矛盾了起來,其實新聞也沒錯;確實騎這麼遠的路是不太容易,但我為甚麼就對電視上的訊息反射性的排斥?

 擺在書架上很久的”深河”,終於在今天翻完了;突然覺得自己可以理解人為甚麼要看小說。幾年前逛書店的時候,總好奇為甚麼那麼多小說,不過就是故事?看完一段故事可以得到什麼?居然有那麼多人愛看故事,不管是真的假的。

 情緒藏在故事裡,發酵在心裡。
 就好像不可能用使用手冊教導人生,生活沒有 SOP 。
 小說,電影,建築(?)都是種種藝術形式,就像照片或畫一樣;傳言所不能傳,是情緒,是情感,它需要連續的過程,而非方程。
 就如敘述文難以動人,想敘述情緒,總是不真切。

 剛看完深河,但我不能寫深河。因為深河已經說完,再多敘述也無法表達深河,再多形容也不及深河的皮毛。想起看完小說的感覺,如同今天,胸口滿滿的氣塞著,不安定的衝動,太好看了!不能自己!心臟就像浮在空中,甚至要從嘴巴跳出來一樣!種種詞彙都無法形容當下的情緒。情緒大比天地,人無法在一段言語之中形容完的,寫天漏了地,畫地又描不到天,永遠不真切。

 看學長的照片”風描”,透過風吹草痕抽象地描述無形的風,是抽象的敘述,耐看的美麗,或許有情緒?拍可憐的乞討者,悲哀的表情,也是敘述。藏有情緒的照片是什麼樣子?安賽亞當斯也是敘述者,但他動人?越想越矛盾,或許能引發矛盾的東西就藏有情緒吧。

 騎腳踏車行過中國是敘述,留下的互動是情緒。回想起看完新聞的不屑,我瞭解那股憤怒的感覺是怎麼發生的了;或許當我瞭解他們的過程後,會感動也未可知。

4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我來檢查。
你成功了,好棒好棒!

noneiam 提到...

唉,稿了半天,其實很簡單
是我太蠢...

匿名 提到...

我也來檢查 哈哈

Yuju.H 提到...
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